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
电话:
13933007414 高老师(微信同号)
19711939228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培训基地: 1、革命圣地西柏坡 2、石家庄祥泰路66号2025年,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期,我有幸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参加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学习。站在历史的坐标上,回望中国共产党“进京赶考”的起点,再对照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,我深刻体会到,西柏坡精神与八项规定一脉相承,既是历史的回响,也是现实的指南。此次学习不仅是一次红色教育,更是一次思想洗礼和作风锤炼。
一、西柏坡精神:永不褪色的“赶考”警示
走进西柏坡,毛泽东同志提出的“两个务必”——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依然振聋发聩。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,党中央即将离开农村走向城市,毛泽东以“赶考”比喻执政考验,强调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存亡。
2025年的今天,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,党员干部面临的“考试”远未结束。西柏坡精神提醒我们:执政时间越长,越要警惕骄傲自满;发展成就越大,越要坚持艰苦奋斗。
二、八项规定精神:新时代的“作风答卷”
2012年,中央八项规定出台,以“小切口”推动“大变局”,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新篇章。十三年来,从遏制“舌尖上的浪费”到整治“会所中的歪风”,从基层减负到规范公务接待,八项规定已成为改变中国党风政风的关键之举。
西柏坡培训期间,我们结合典型案例深入研讨:为什么八项规定能深入人心?答案在于它继承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——“永远与人民同呼吸、共命运”。无论是“两个务必”还是八项规定,其本质都是要求党员干部摆正位置,防止脱离群众。
三、2025年的实践思考:如何答好新考题?
1、以史为鉴,筑牢思想防线
西柏坡的土墙灰瓦、简陋桌椅,与当下个别干部追求享乐、铺张浪费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。学习八项规定精神,必须从历史中汲取力量,警惕“四风”问题反弹回潮。
2、以行为本,强化制度执行
八项规定不是“一阵风”,而是长期铁规矩。2025年,我们要继续紧盯关键领域,如数字化政务中的隐形腐败、乡村振兴中的形式主义等,用制度管住权力任性。
3、以民为镜,检验作风成效
西柏坡时期,共产党靠“小米加步枪”赢得民心;今天,群众评价干部的标准依然是“是否办实事”。落实八项规定,最终要看基层负担是否减轻、群众获得感是否增强。
结语:永远在“赶考”路上
离开西柏坡时,西柏坡纪念碑前的“赶考”二字格外醒目。2025年的中国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然开启。作为党员干部,我们既要铭记西柏坡的“初心之问”,也要答好八项规定的“作风之卷”。唯有始终保持“赶考”的清醒和坚定,方能不负历史、不负人民。(作者: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任老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