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
电话:
13933007414 高老师(微信同号)
19711939228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培训基地: 1、革命圣地西柏坡 2、石家庄祥泰路66号引言: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叩问
1949年3月,太行山麓的春寒尚未褪尽,西柏坡的土坯房里却涌动着炽热的革命激情。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振聋发聩的告诫: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”七十余年后的今天,西柏坡干部培训以“两个务必”为核心课程,将这段红色记忆转化为新时代干部教育的鲜活教材,为党员干部立心铸魂、固本培元。
一、西柏坡:淬炼“两个务必”的精神原乡
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关键转折点。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三大战役、擘画建国方略,但更深远的意义在于——中国共产党以“赶考”姿态开启了执政新征程。彼时的西柏坡,既洋溢着胜利的喜悦,更弥漫着深刻的忧思:如何避免重蹈李自成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的历史覆辙?
西柏坡干部培训的课堂上,学员们通过“三件历史文物”触摸这段思想的激荡:
泛黄的电报纸:记录着“不做寿、不送礼”等“六条规定”,彰显立规立纪的执政自觉;
补丁摞补丁的军大衣:见证着“自带干粮开会”的清廉作风;
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木桌椅:承载着“两个务必”的铮铮誓言。
这些实物教学让抽象的理论化为具象的震撼。一位学员在培训心得中写道:“坐在当年会场的长凳上,我突然理解了‘政治本色’的千钧重量——它不是口号,而是融入血脉的生存法则。”
二、从“六条规定”到“八项规定”:跨越时空的廉政基因
历史总是以惊人的相似性给予现实启示。西柏坡时期,党中央用“六条规定”为执政定规;新时代,中央八项规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篇章。西柏坡干部培训通过“历史与现实对照教学法”,揭示廉政建设的永恒逻辑:
1. 纪律严明:穿越时空的政治密码
在专题课程《从西柏坡到中南海:共产党人的纪律传承》中,学员们对比分析“六条规定”与“八项规定”的异同:
前者要求“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”,后者强调“厉行勤俭节约”;
两者共同指向一个真理:作风建设关乎党的生死存亡。
2. 案例警示:历史镜鉴的现实投射
西柏坡干部培训创新开发“双时空案例库”,将西柏坡时期“拒收慰问粮”的故事与新时代“微腐败”典型案例并置研讨。当学员看到某官员因收受一箱水果被处分的通报时,现场响起了这样的讨论:“比起战争年代的生死考验,和平时期的糖衣炮弹更需警惕!”
三、新时代“两个务必”的实践转化:西柏坡干部培训的创新探索
面对百年变局与复兴重任,西柏坡干部培训跳出传统说教模式,构建起“三维一体”的教学体系:
1. 沉浸式体验:在历史场景中唤醒初心
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开展“战地指挥模拟”,让学员在决策压力中体会“谦虚谨慎”;
组织“重走挑粮路”实践活动,用20公里负重徒步感悟“艰苦奋斗”。
2. 参与式教学:在现实考场中锤炼本领
学院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共建实践基地,学员需完成三项任务:
为村级产业把脉问诊,杜绝“形象工程”;
化解基层矛盾纠纷,警惕“官僚主义”;
制定惠民政策落实方案,严防“形式主义”。
3. 长效化机制:在制度设计中巩固成果
西柏坡干部培训首创“党性体检档案”,设置“政治免疫力指数”评估体系,涵盖“八项规定执行力”“群众满意度”等12项指标,为学员提供持续改进的“作风导航”。
结语:永续的“赶考”与不变的初心
滹沱河水奔腾不息,西柏坡的松柏岁岁长青。从“六条规定”到中央八项规定,从“两个务必”到全面从严治党,西柏坡干部培训始终是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守护者、作风建设的加油站。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,唯有以“永远在路上”的清醒践行“两个务必”,方能在这场跨越世纪的“赶考”中,交出无愧于历史、无愧于人民的答卷。